戚继光和他的“鸳鸯阵”

尚观培训网
更多

位置:尚观培训网 > 尚观培训网>传承>

戚继光和他的“鸳鸯阵”

来源:文踪旅迹

2019-07-12 11:05:00

进入 >

明朝中后期,倭寇在东南沿海的抢劫活动日益猖獗,老百姓的生活受到了严重侵扰。面对这个机动性强、危害性大的野蛮群体,朝廷很是苦恼。

这时候,抗倭名将、民族英雄戚继光走向了历史前台。

戚继光带着一身血性,却不带丝毫功名之心行走在明代的旧时光中,他在沿海地区坚持抗倭十余年,取得了辉煌战果。我们仰叹他赫赫战功的时候,禁不住要问,他凭借什么打败了武艺高强的倭寇呢?

今天,我们来说说戚继光和他的“鸳鸯阵”。

1528年(嘉靖七年),戚继光出生在山东蓬莱(另说他出生在今山东济宁)。戚继光风流倜傥,相貌堂堂。虽然家境贫寒,但是他勤勉刻苦,通读史书,深得经典大义。加上有常年的海边生活经历,他对倭寇的恶劣行径和作战习惯了解很深。

1544年(嘉靖二十三年),十六岁的戚继光继承了祖上曾担任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一职。这时候,倭寇侵扰边境行为日益频繁,老百姓苦不堪言。面对这种状况,朝廷却无力平定,戚继光急在心头。

没有志向,便难以立身。十八岁那年,戚继光写下了《韬钤深处》。他对倭寇侵扰充满担忧,邀约朋友一起探讨应对之策,整天研究兵书战法,立誓放弃功名,希望早日平息倭寇。那句“封侯非我意,但愿海波平”的诗句掷地有声。

而他能够真正发光,是在七年以后。当时吏部尚书张居正推荐戚继光任指挥佥事,专门负责山东沿海的防倭事宜。

在抗击倭寇的实践中,戚继光明显感到卫所(明朝军队编制形式)军队战术落后、武器不强、纪律松弛,整体战斗力很弱,不能满足实战需求。1558年(嘉靖三十七年),戚继光提出了“简戎兵、制器具、明部伍、肃堂寨”的治军主张,并亲自前往民风剽悍的金华、义乌等地招募兵员三千余人,组成了全新的“戚家军”。

精通兵法的戚继光根据江浙一带沼泽多、丘陵多的地理形势,编制新的阵法,给不对引入兵械、火器和战舰等装备。他对这支队伍高标准、严要求,尽力打造成一支能打仗的铁军。经过艰苦训练,“戚家军”声名远扬。

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百胜。戚继光在提高自己军队基本技能和装备水平的基础上,研究倭寇的作战特点,武器水平,发明了“鸳鸯阵”。

所谓“鸳鸯阵”,顾名思义,就是作战军阵形似鸳鸯。

在打仗时,每个战斗单元(既每一阵)由十一人组成。其中,队伍最前方的冲锋小组由两个盾兵战士组成。他们一人持长盾牌,一人持藤制盾牌,便于防御敌人弓矢、兵刃的直接攻击。

每个作战单元的指挥者——队长处于盾兵身后。队长两翼是两位手持“狼筅”的兵士,狼筅是一种长达三至五米,是带有许多锋利枝节的长枪,用竹竿制成。两侧军士挥动长长的狼筅,既可以掩护前方的盾兵,也能够协助队伍的推进。指挥员身后,是四位长枪兵,在接近敌人后,他们直接出击,杀伤敌军。

为了避免敌人的迂回进攻,戚继光在长枪兵身后还配置了两位手持“镗钯”的士兵。镗钯是一种“可击、可御,兼矛盾两用”的多刃兵器,它可以格挡敌军武器,也能作为发射架供士兵射出火箭。

这种形似鸳鸯的作战编制形式,既突出了多兵种军士协同作战的特点,又适应南方地形曲折,还克服了大军团作战时机动性能不足的缺陷。

1561年(嘉靖四十年)5月10日,倭寇在花街抢掠,戚家军第一次使用了鸳鸯阵,干掉了三万余人。在守卫台州的战斗中,戚继光用鸳鸯阵打了一个伏击战,被杀的倭寇不计其数。就是这一年,戚家军在浙江临海,九战全胜,平息了倭患。

水无常形,兵无常势。戚继光的鸳鸯阵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发挥了明显优势,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,让困扰了朝廷很长时间的倭寇问题有效缓解。

关于鸳鸯阵的具体战术,戚继光在《纪效新书》中详尽清晰地做过说明。遗憾的是,因为各种条件的制约,戚继光完整的作战思想并没有完全运用到实战之中。

但是,针对倭寇量身定制的鸳鸯阵战法取得了初步胜利,已经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
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戚继光和他的“鸳鸯阵”的全部内容,更多精彩请进入传承栏目查看

  • 推荐文章
  • 同类文章
  • 热点
  • 娱乐
  • 科技